亲爱的同学:
新学期伊始,互联网为我们的学习、生活提供了便捷,但也潜藏着网络诈骗、隐私泄露、不良信息侵扰等风险。为帮助大家提升安全用网意识,掌握防护技能,我们整理了这份安全用网指南,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网络世界中“明辨是非、守护自我”!
一、学习安全知识,练就“防护达人”
1.妥善保管校园网账号:校园网账号是接入校园网络的重要凭证,不得转借他人使用,若他人通过你的账号传播不良信息、攻击校园网络系统,账号主人需承担相应责任。
2.安装防护软件:接入校园网的电脑、笔记本等个人设备,须安装安全及杀毒软件(如360安全卫士、火绒等),并保持实时防护功能开启,拦截恶意攻击,保护个人设备与校园网络安全。
3.遇风险及时断网处置:使用校园网过程中,若出现设备频繁断网、弹出异常弹窗、网速异常卡顿,可能是遭遇ARP欺骗、DNS劫持等网络攻击的信号,需立即断开校园网连接,通过校园网故障报修热线反馈问题,待运维人员排查并解决风险后,再重新接入网络。
4.及时了解风险动态:关注“数智仲恺”微信公众号,及时了解近期流行的病毒或安全风险(如银狐病毒、钓鱼邮件),学习防护小知识,提前做好防护准备。
二、警惕网络诈骗,守住“钱袋子”
1.防范“校园贷”陷阱:拒绝“无抵押、低利息、秒到账”的虚假贷款。
2.警惕“刷单返利”骗局:凡是要求先垫付资金、承诺“高回报”的刷单任务,均为诈骗,切勿轻信。
3.核实“身份”与“信息”:接到“老师/同学借款”、“教务通知缴费”、“快递丢失理赔”等消息时,通过官方电话、班级群等渠道交叉核实,不轻易转账。
4.保护支付安全:不向他人泄露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,不扫描不明二维码,使用正规支付平台。
三、守护个人隐私,筑牢“防护墙”
1.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:身份证号、学号、家庭住址、联系方式、行程轨迹等敏感信息,不轻易在社交平台、陌生网站上填写或分享。
2.谨慎添加陌生好友:不随意通过陌生人的微信、QQ好友申请,避免向陌生网友透露个人生活细节。
3.管理账号与密码:重要账号(如校园网认证系统、教务系统、支付软件)设置复杂密码,定期更换,不使用“生日、学号”等易破解密码,开启“双重认证”功能。
4.规范使用公共网络:在高铁站、咖啡馆等公共场所上网时,不登录网银、支付平台等涉及资金安全的账号,避免连接无密码的陌生WiFi。
四、规范网络行为,传递“正能量”
1.遵守法律法规与校规校纪:不传播谣言、暴力、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,不参与网络赌博、网络欺凌等不良行为,不发表不当言论。
2.理性看待网络信息:面对热点事件,不盲目跟风转发,通过官方媒体(如学校官网、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)核实信息,做到“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造谣”。
3.尊重他人权益:不盗用他人照片、作品等知识产权,不泄露他人隐私,在网络交流中文明用语,尊重不同观点,拒绝“键盘侠”行为。
五、健康合理用网,平衡“线上线下”
1.控制上网时间:避免熬夜刷手机、沉迷网络游戏或短视频,合理分配学习、休息与上网时间,保持规律作息。
2.提升信息辨别能力:警惕“标题党”、“伪科普”等误导性内容,学会筛选优质学习资源(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、中国大学MOOC),让网络成为学习的助力。
3.关注心理健康:若因网络社交、信息过载等产生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及时与家人、老师或同学沟通,必要时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帮助。